2016年下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
2016年下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
一、指导思想
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,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为导向,以落实《长沙市第十一中学五年事业发展规划纲要》为基本目标,加强规范办学,推进课堂教学改革,落实学校教学管理机制,扎实推进教研组、备课组建设,努力推进学校特色教学工作,实现办学行为的规范化、系统化、制度化,促进教学自主发展、全面发展,促进学校特色发展、内涵发展。
二、工作目标
1.目标:切实树立正确的学生观、质量观、发展观。促进学生的学习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,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拱动力。努力实现高三863计划、高二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8%以上、初三中考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5%及教学质量的新突破。
2.课程: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。探索建设十一中课程体系,实现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特色课程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分配,全面落实学科课程、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,为扎实助力学生发展提供课程保障。强化课程理念与学科意识,规范课程管理,加强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与评价力度。扎实推进阳光锻炼1小时活动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引导学生个性发展。
3.学科:推进学科建设。引导教研组、备课组科学规划,明确定位,加强深度教研,培育教研自信。和教科室一起,依托学校督导委员、学术委员会、名师工作室,着手打造品牌学科,为新高考积蓄科研力量。下力气推动薄弱学科向前发展,提升短板。引导各学科整合学科资源,完善学科教学体系,明确各学段学生知情意培养目标,融会教师、备课组力量,规范学科学习常规、优化学科活动、加强学科交流,做强一批学科。
4.常规:强化常规管理。明确常规管理内容,落实常规管理细则,抓实常规工作的环节和细节。努力推进教师“教的常规”和学生“学的常规”,促进常规工作的常态化、自动化,增强常规管理科学性、实效性,将常规工作有效转化为教学生产力。
5.教改:切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。继续促进教师理念更新与技能提升,将高效教学理念植入人心。在形成完善的各学科学案体系的基础上,突显“教师引体,学生主体,教材本体,学案载体”的有效落实与共融共生,努力探索“学案导学四位一体”教学模式与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新形式的深度融合,打造生本动态课堂,切实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。
6.评价:优化教学管理评价机制。推行和完善目标引领下年级和教研组自主管理,鼓励工作创新,努力探索符合校情、学情的工作新举措,创造工作新高度;规范毕业年级教学管理,优化肄业班教学的评价,初步形成教研组、年级组、班级、教师四个层面的教学目标责任制。促进教学校自主发展、特色发展、内涵发展。
7、艺教:按照《长沙市艺术教育三年发展规划》和艺教处实施计划,进一步加强特色教学整体实力,优化培养方式,打通纵横向培养渠道,细化培养过程,提升人才质量,做强做精特色教育。
三、工作措施
建立长效机制,努力搭建学校、年级、教研组、备课组、教师个人的五级质量管理体系,落实主体责任,形成管理合力,共现推动学校快速、高位发展;优化常规管理,促进办学规范发展;突出重点工作,促进办学内涵发展。
1、课程工作思路和举措:(1)开齐开足国家课程,强化课程管理和实施目标,信息、心理、研究性学习、综合实践课程、活动课程等课程都将列入课表,安排专任教师、专用场地,加强过程监管,进行规范评价。同时按照艺术教育的实际,强化音乐美术专业课程(此项艺教处负责)。协同艺考处、教科室、团委,合力初步开发和建设由专业、模块、普通鉴赏、校本选修、社团活动等构成的十一中特色课程群,为培养“阳光灵气、文质兼美”的十一中学子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支持。
(2)打造体育课程体系,和教育处、体育组一起统筹好体育课、课间操、阳光体育活动、体育兴趣修选等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,打造体育课程包,合理安排时间和教学人员,制定专门课程管理规范,进行专门管理评价。推进立体体育,培育学生体育兴趣,提高体育技能,养成健体习惯,增强学生体质。
(3)强化人文课程,打造书香校园。阅读是丰厚学生底蕴、实现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,是提升国民文明素养所必须。以学校硬件改善的为契机,浓厚读书氛围,推进书香校园建设,阅读将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体,在总务处、图书馆的配合下,规划各年级海量阅读与精读书目,整合阅览室(电子阅览室)阅读、走廊阅读、课堂阅读、课外阅读内容,开展读书活动,加强阅读管理。阅读将纳入教育、教学常规管理。探索写字课和经典诵读课程的有机结合,依托文学社强化写作课程,增强学生人文素养,丰厚学生精神底蕴。
(4)逐步实现课程建设系统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管理,形成课程管理档案,落实课程评价。
2.学科工作思路和举措:(1)强化观念。通过多层面的培训引导教研组、备课组、教师树立高度的、明确的课程意识,并自觉践行国家课程校本化。各教研组要挖掘本组优势,明确努力方向,以打造实力型教研组、培育学科核心竞争力为目标,加强统筹和整体设计,拿出学科建设书面方案,本期内学校将集中审核整理。
(2)加强落实。认真审核教研组、备课组计划,加强计划实施对照检查,促进计划有效实施,实现阶段性工作目标。
(3)利用并搭建平台。在落实各项常规教研活动的同时,努力搭建教研平台,浓厚教研氛围,引领深度教研,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研究、高考中考研究,实现与日常教学的多维对接,形成初步成果。和教科室一起,利用青蓝工程、赛课活动、专题研讨等推动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,培育教研新生力量,赢得教研话语权。
(4)完善机制:继续实施《星级教研组评比方案》,并完善实施细节,制定《优秀备课组评比细则》并试行,强化教师业务档案记录。继续推行《行政蹲点教研组方案》,探索实施行政与教研组的捆绑评价。
3、常规工作思路和举措:细化《长沙市十一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》,强化教与学的常规,加强培训、检查、反馈和落实,同时优化检查方式、途径、时间和内容,在有计划普查的基础上,突出抽查结果权重及运用,在加强正面鼓励的同时,实践抽查一票否决制,从而有效实践教学常规自主管理,落实过程管理。
教的常规:
1.备课。没有高质量的集体备课和备课就没有高质量的学科教学。本学期常规推进重点就是落实集体备课与备课。对集体备课,本期将进一步明确基本环节与内容(两人及以上备课组以备课组为单位,个人包年级的学科分初、高中进行集体备课),对集体备课结果进行严格检查反馈,使集体备课形成一揽子过程与结果体系。二是严格集体备课下的二次备课,以抽查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。强化青年教师的手写教案检查,实行多轮普查,对集体备课与二次备课进行专项评比反馈。
2.课堂。课堂是班级授课的核心。一是继续严格对课堂常规的管理,课堂组织不严、管理松散、私自调课、甚至有违师德师风行为的将严格按相关制度进行管理,并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。二是突出对重点年级、学科、班级的课堂听课,对低效课堂、问题课堂,将反馈到教科室并通过教科室进行培训改进,相关情况纳入学期评比考核。三是与教科室一起切实开展好相关课堂教学比武活动,提升教学水平,打造名师课堂。教务处对优质课堂资源进行系统收集管理。
3.作业。本学期将全面落实作业布置批改方案,对“部分学科或部分老师对作业布置研究太少,针对性不强,作业量不适当,批改方式单一,作业的综合效能体现不够,甚至让学生养成了抄袭马虎缺交等不良习惯”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改,特别是作业的实效性问题将进行专项工作,实现作业应有的综合功能。
4.检测。精细推进“四过关”工作。教师要加深对过关的理解,要加强对学生课堂的过关意识的引导和培养,将“堂过关”、“日过关”与“周过关”通过备课组年级组进行落实,各组要对周过关结果加强分析总结反馈,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。“堂过关”是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志和手段,各本学期将突出“堂过关”管理与评价,进一步规范周过关工作,发挥周测的诊断与引领功能。继续加强对“月过关”的建设管理,从命题、组考、评卷、成绩分析等各方面继续进行优化,切实增强“月过关”的权威性、针对性、实效性。强化“月过关”结果的运用。
5.非文化课教学常规管理。非文化课教学常规是教学常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,应成为学校常规建设的亮点。本学期将协同艺教处、体育组等部门对非文化课教学常规进行再规范,加强检查反馈,使品牌意识规范意识化为师生自觉自主行为。
6.开展教学研讨与青年教师工作。本学期将与教科室一起搞好教学研讨、“青蓝工程”相关活动。强化校际交流,各年级要主动强化相关学校对应年级的交流,鼓励各年级自己建立1~2个其他学校的友好年级并开展校际交流,每学期交流一个,相互学习,共同进步。
学的常规:多层面培训,多途径要求,全方位检查强化。
1、第一步还是要解决学的动力问题,并增强学习的目标意识。
2、教学生管理时间,增强日常学习的规划性。
3、强化自主学习意识,将学习前置落到实处。
4、用好学案,利用学案实现知识的条理化和内化。按照学习节奏安排,完成学案,并且是黑笔完成,红笔更正、补充。
5、培养听课习惯。课前准备要到位,参与课堂要积极有序,要善于聆听,要认真作笔记(老师要定期检查笔记本)。老师要管理好课堂的纪律,控制好课堂的节奏。
6、规范作业要求。在什么地方写名字、包什么样的封皮、本子使用有什么要求、教辅书要保管和爱护、作业遇到不会做的怎么办、错题怎么办等等,都要有明确要求,而且要执行下去。
7、要培养整理学习资料的习惯,报纸、试卷怎么保管,用什么样的夹子,整理成什么样子,都要培训。
8、要培养学生更正错题的习惯。理科科目要有错题本,周考、月考卷上做题的题目要重新做到本子上。错题本要定期检查。
9、要强化学生问问题的习惯。课堂上敢于举手提问,课后敢找老师问问题。不让问题积压。
10、要让学生养成整理桌面、抽届、书包的好习惯。
教改工作思路和举措:推进“学案导学四位一体”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,以信息化课改班为依托,探索以学案、微课、任务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模式,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打造生本、实效和智慧课堂,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力的增强和终生可持续发展,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注入催化剂。
1、优化课堂评价指标体系。
2、在上好组内教改观摩课的基础上,30岁以下的教师人人过关。
3、以集体备课与随堂听课为平台进行,并及时纳入教研组评比体系。
4、进一步完善学案体系,加强学案使用情况检查和反馈。
5、按惯例举办教学开放日。
6、研究信息化班工作,加强培训(教科室负责)、交流、观摩,建立良性管理机制。
评价工作思路和举措:优化教学评价机制,用合理评价导引教学质量的攀升。合理配备年级教学人员,将办学年度目标有机分解为学月、学期、班级及学科目标,适时评价指导,突出过程管理。
1.依据学校教学管理评价方案,优化评价方式和机制,大力开展阶段性评价,有效权衡过程与结果,大力推行从入口看出口的纵向发展性评价。通过有效横向联考联评,助推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,实现评价对目标的达成的促进作用。
2.优化常规反馈机制。以教学简报为主要方式,用直白语言(改一下措词),到人到班到组。启动网上教师常规管理查询系统,常规检查、阶段性评价与期末评价及时导入个人常规查询系统,实现检查结果及时更新和汇总,使学期评比考核真正实现公开透明,强化评比的引领作用,助推教学的自我管理。
3. 强化各年级工作。年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。本学期将根据年级不同特点,在教学管理上对年级加强引导,下力气助推年级自主管理。一是下力气配齐和优化各年级学科教师,为年级发展提供基础;二是有效指导和帮助初一高一年级建立教学管理机制,明确三年发展目标,指导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;三是重点加强对初三高三及高二的指导和管理,强化教学工作计划性、实效性,高三初三年级将实行常规周检查,确保高考中考学考目标实现。高二年级将突出对集体备课与课堂过关管理,初二年级将加强对生地物等学科的检查。
4. 开展星级教研组建设。按星级教研组评比条例,进行工作落实量化考核。
其他:1.网络督导工作。以省示范网络督导为契机,规范教学管理,提高管理的科学性。
2.教学资源扩充工作。为老师们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服务的重要体现。本学期将与教科室一起搞好内部资源收集整理工作,同时为老师提供1~2个优质资源网站。同进,本学期,微课资源建设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。
3.搞好内部管理,优化分工统筹。进一步优化明确教务处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,责任包干,在统一协调前提下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造性。加强对课程设置的优化、对课表安排的优化,对教材教辅征订和发放的优化、对实验器材配备的优化、日常管理分工的优化。
4、搞好处室宣传工作。
5、落实教务管理软件完完善与应用工作。
四、周工作安排:
2016年下学期教务处工作安排 |
||||||||
周次 |
起止日期 |
上课天数 |
主要工作 |
备注 |
||||
预备 |
8月23日~8月27日 |
|
1、学案系列工作 2、教员人员安排、课表安排与发放、发放校历与作息时间表 3、高新、初新分班、插班生考试、高中生留级手续办理 4、新教师培训 5、处室职员会 6、年级教师会 7、学生培训 8、处室计划 |
|
||||
一 |
8月28日—9月3日 |
5 |
1、统计上报学生报到注册情况、教材发放 2、年级组、教研组长会议 3、各类计划上交 4、开学工作检查、第1期教学常规通报 |
8月28日学生报到,29日上课。 |
||||
二 |
9月4日—9月10日 |
5 |
1、清理学籍 2、汇总统计学期教学活动安排总表 3、各组计划清理 4、开学工作检查 |
各项安排启动 中秋节放假一天 |
||||
三 |
9月11日—9月17日 |
4 |
1、教研组长会 2、第2期教学常规通报 3、读书活动启动 |
|||||
四 |
9月18日—9月24日 |
5 |
1、第一次月过关准备 |
|||||
五 |
9月25日—10月1日 |
5 |
1、教研组长会 2、发放冬季作息时间表 3、第一次月过关系列工作 4、第3期教学常规通报 |
国庆节放假三天 |
||||
六 |
10月2日—10月8日 |
2 |
1、高三学业水平考查系列工作 2、学科节启动,活动方案宣布 |
|||||
七 |
10月9日—10月15日 |
5 |
1、教研组长会、第4期常规通报 2、学科节系列活动 |
|
||||
八 |
10月16日—10月22日 |
5 |
1、学科节系列活动 2、期中考试安排、收双向细目表 3、期中考试命题教师培训 |
|
||||
九 |
10月23日—10月29日 |
5 |
1、教研组长会、第5期教学常规通报 2、期中考试安排表、期中考试制卷、期中考试动员 |
|
||||
十 |
10月30日—11月5日 |
5 |
1、期中考试 |
|
||||
第一学段理论教学天数约50天 |
||||||||
十一 |
11月6日—11月12日 |
5 |
1、教研组长会、第6期教学常规通报(段考专版) 2、期中考试总结表彰 3、期中成绩系列工作 |
|
||||
十二 |
11月13日—11月19日 |
5 |
1、初三外校交流活动 2、高三教学调研、常规检查 3、高考报名 |
|
||||
十三 |
11月20日—11月26日 |
5 |
1、教研组长会、第7期教学常规通报 3、高三学生座谈会 |
|
||||
十四 |
11月27日—12月3日 |
5 |
1、高三年级教学调研反馈 2、市局教学常规检查资料准备 |
|
||||
十五 |
12月4日—12月10日 |
5 |
1、教研组长会、第8期教学常规通报 2、市局教学常规检查资料准备 |
|
||||
十六 |
12月11日—12月17日 |
5 |
1、第二次月过关工作
|
|
||||
十七 |
12月18日—12月24日 |
5
|
1、教研组长会、第9期教学常规通报2、期考命题工作布置 |
|
||||
十八 |
12月25日—12月31日 |
4 |
1、省艺术联考动员 |
元旦放假一天 |
||||
十九 |
2017年1月1日—1月7日 |
5 |
1、教研组长会、第10期教学常规通报 2、教育教学调查问卷 3、期考动员、制卷 |
|
||||
二十 |
1月8日—1月14日 |
5 |
1、期末考试 2、总结评优 |
|
||||
第二学段理论教学天数约46天 |
||||||||
注:未尽事宜或临时工作变动以通知为准。
教务处
2016年8月25日